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而为调棺殓族孤 孙鼎
为娶妇经纪其家以有成立嫁
虞典者嫠而亡子以节著公为之置子而割产以赡所
谓归而好行其德于乡者也盖公之妇 (第 8a 页)
署英庙既复辟而贤之拜祭酒少詹事且倚以相会卒
文恭公虽不及相然天下高其行而慕说之又蚤贵娄
更大任子 孙鼎
起显盛为吴甲族公少承之独以孤生
居贫其间至忧食指不能具伏腊人或谓公且废著可
稍资其羡以谋什一公笑不顾 (第 6a 页)
   庆丰李翁七十寿序

丰本徐钜邑多旧宗而李氏为称首李之宗多老且贤
者而应祥翁为称首翁早失怙恃奉继母以孝闻起家
以俭勤至殷硕而好清约读书秉礼纳交一时名士以
自益凡古今图籍墨本必重购之置坐右暇则深衣幅
巾焚香瀹茗时展一过若尚友然尝发廪赈饥以恩授
七品阶官如命士而遣子云 孙鼎
升俱为庠序生督教
甚力由是丰人无少长皆知翁之为贤而春秋则七十
矣鼎之上太学也以道远不获登堂拜庆乃求诸 (第 23a 页)
   恬退老人毕君墓表
予北上道淮故人毕君舜修过舟中袖一纸以请曰此

学士西涯李公为玉志墓者也敢丐一言表之予惊阅
之则君年七十预作冢圹于城西钵池山之原自西涯
志后五年矣而加健亮哉君之为达也玉君名舜修其
字出宋司农卿世长之后有讳公叔者与东坡友善其
所遗帖尚在云子孙由河东迁当涂其由当涂迁淮自
君高大父讳震始乡人号友义处士讳文德者君父也
君少魁爽踰冠补山阳儒学生学易不自慊之吴从给
事祝颢先生游为提学御史 孙鼎先生
所赏识景泰癸 (第 27a 页)
   去思诗序        鲍 宁
去思诗者前太守永嘉孙公既去徽士民思之而作也
昔公为秋官主事以多病乞归大臣高其名不听其请
谓徽江左大藩荐公俾卧治焉公为政以清心省事为

本始至郡一切事有扰于民者悉罢去不烦其令使民
易从其听讼也情可矜者辨遣之怙恶不悛者绳之莅
政几四年病居其半推心以待物镇之以静而民益安
呜呼此所以无赫赫之名而有去后之思也欤士民所
以思于公者或见于篇章或见于方言不一而足休宁
士曰 孙鼎
尝亲炙于公最深于是因士民之歌采其近
而可知者装潢成卷将诣公庐以申起居之问属宁叙
之宁谓公心学高明清风 (第 10b 页)
若雠几不欲与相见不肖自京师归先公方
作族祖义田宗老六公传六公者前宋遗民叔和先生
暨其子鼎孙谦孙晋孙颐 孙鼎
孙子耆也实置义田以
赡吾宗三世而始备谓不肖曰先世之厚如此子孙弗
克守也今以汝之力固有所未逮惟是始祖侍 (第 9a 页)
 弘治丙辰华亭蒋先生文辉以太学生集判入京师
 绝淮而上遇暴风没于清河予鼓箧頖黉及文辉游
 知其人卓乎断然不应其罹此也戊午二月其从
 鼎
自京师南归予哀君积学苦志而不以考终恐其
 遂离释涣散而无所归也为作楚词一通授鼎使投
 诸河以吊之其词 (第 5a 页)
  孔侍郎传
公讳镛字韶文姓孔氏宣圣五十八代孙也元季高祖
克信始自曲阜游学江西阻兵不归而居苏州父友谅
举进士知蜀之双流县公幼孤好学甫弱冠为长洲县
学生时 提学孙御史鼎
教人务先德行学置一籍名敦
本首著公名于籍公用是奋发益力于学登甲戌进士
第初知都昌分民户为九等以均赋役 (第 30b 页)
三日也先生享年
计闰九十有四孺人享年计闰九十有二寿考齐眉孙
曾绕膝孟德耀梁伯鸾不足道也子三长讳宗明生
钦鼎恭鼎铨鼎锜鼎漙鼎陶六人曾孙云鹏等十七
人次即先君讳斌生不孝鼎元鼎光二人曾孙云锦等 …… (第 5b 页)
十二人又次讳宗哲生 孙鼎
辅鼎弼鼎藩三人曾孙云
沛等四人女无之孙女七人曾孙女九人聘娶皆名门
不具述
  先考文庵先生行状
鼎元 (第 6a 页)
在乎学董学慎其人成化中提学御史 孙鼎
之贞孝陈
选之清方士奋其修正德末御史萧鸣凤惩恶严虽才
不贷副使魏校敦行急受欺不悔二君皆遭搆去呜呼
(第 18a 页)
   赠孙教授序 孙先生鼎
(第 27a 页)
宜铉
庐陵之杰然者也今为松江府学教
授名闻于当时士大夫论善教者必曰孙先生至论有
识有守能别是非慎重而不妄者 (第 27a 页)
亦以孙先生为言
何以得此于人哉盖其学明其行脩其所以为教必
体圣贤之道务以身率之不徒辞说而已也世之为教
官者或急于势利 (第 27a 页)
之趍而昧于美恶之辨不复计其职
之当然 宜铉
皆不如是也宾兴之岁诸藩省求考官聘
币交走其门以先得为喜其为天下得士盖多矣今年 (第 27a 页)
顺天府合北京畿内之士而试之翰林学士钱公典文
宜铉
又同任其事凡所去取无不当于人心钱公亟
称之以为公且明 (第 27b 页)
宜铉
其诚贤于人远哉朝廷养士以
兴太平之治而士亦喜于逢时然而游学校者常患不
得贤教官抱良才而不能成美器者盖 (第 27b 页)
有矣幸或成也
进而试于场屋又患不遇贤主司虽曲尽其巧心而受
嗤于拙目者亦有矣此士之所以难也 宜铉
为教官而
能尽化诲之善为考官而又尽去取之公谓之贤远于 …… (第 27b 页)
制侍从风宪有缺往往于教官取之故
教官果不贤则已贤则必进于显庸进而不止登三事
位列卿任藩宪之重者比比也 宜铉
贤矣尚益思尽其
道哉益尽其道盖有莫之致而至者孟子所谓脩其天
爵而人爵从之岂诬也哉 (第 28a 页)
宜铉
既毕事归松江松江之
显者大理少卿沈君辈属予文赠之予亦庐陵人盖深
有愿望之意故为序如此
   送陈宪副 (第 28a 页)
   澹轩先生祠堂记
君子之学成已此心成物此心此心也天地此心鬼神
此心古今此心华夷此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此
心澹轩先生此心睢宁之人此心天下后世皆此心也
心之感物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不大六合不远万世
而况亲炙之者乎庐陵之士教天下学者多矣以心感
物者吾得二人焉庐陵 孙先生鼎
吉水彭先生汝弼孙 (第 6a 页)
  曹颍生侍御之继母七十寿序
  杨母张孺人七十寿序
  曹西垣同年之父母寿序
  王静庵同年之母七十寿序
   孙鼎
庵先生六十寿序
  江岷樵之父母寿序 (第 3b 页)
藩叙其端余以素
钦静庵之至行不敢以末议陈长者之前因慨论夫古今言孝
之变以勖静庵亦以自策于隐微焉
   孙鼎
庵先生六十寿序
程子有言科举之学不患妨功但患夺志盖学者之始业于制 (第 73a 页)
举之文也未尝不稽经辨义求肖于圣人之言以得有司之一
当其志犹射者之在鹄无恶于君子也其后熏心仕宦外以印
绶餍其心目内习一切苟得之术犹挟寸饵以钓巨鱼既得则
并其纶竿而弃之曩时稽经辨义之志乃大为累累若若者之
所夺此先儒所用为慨然也通州 孙鼎
庵先生阜学而绩文其
于六经之蕴百氏精义之说亦既轹其庭而据其席矣乃屡应
举而不售十进于省试五上于春官仅 (第 73b 页)
  招捕总录一卷提要
不著撰人名氏是编藏书家未著录盖佚已久矣此
从旧钞依样影写所记元代招捕事宜起于世祖至
元迄于英宗至治案卷未云招捕不止此是惟取其

人名地名及事与序相干者入注中分二十九种其
事多不见于正史而寔有关于正史虽篇祑无多而
叙述典核弥足为信是亦罕觏之秘笈矣
  诗义集说四卷提要 明孙鼎
撰县字 (第 10a 页)
宜铉
庐陵人永乐中领乡荐任松江
教授擢监察御史提督南畿学政是编凡四卷盖采
取解颐指要发挥矜式等书择其新义汇 (第 10a 页)
忠顺卫雄,佥正贵珍,通政佥正敬信。至通德郎赫号质实。是公六代孙也。赫又传至曾孙润彩。从妇家咸平而有 孙鼎
钦。是公十一代孙也。馀不尽记。始公有所撰二书及文集八卷。与夫乡里士林通文称以乡先生而请褒者。不翅一二 (第 485H 页)
。女郑师先。公之玄 孙鼎
健以状来。请铭公墓。铭曰。
观士以世。遇变而奇。被褐沥丹。人纲是持。胡不表显。以达于施。维永存者。维 (第 9L 页)
焉。又 召接其子若孙。礼视家人父子。 特降宸章一篇。所以褒旧绩而饰遗胤。靡有馀蕴。实千古盛事也。公之 孙鼎
五。时适茕然在忧服中。独不得躬参盛会。无以泄其悲恨。袖公家状一通。千里入京师。泣谓济恭曰。吾祖戊申带 (第 302H 页)
子之名。生而林壑。君子之运否。死而俎豆。君子之道贲。
忠臣 赠训鍊院正孙公墓碣铭
七年秋。上舍生庆州 孙鼎
九。伏辇路傍上言。以为臣五世祖宗老。当 仁祖丙子。以前县监。闻北翟薄南汉城。千里仗剑。赴双岭阵。遇翟 (第 477H 页)
至今数百年传诵如昨日事者。亦天地鬼神之欲其不湮灭而然也。于是公傍孙锦渊翁体仁为拾录诸信笔作此卷。公之 孙鼎
宅又请余弁一语。呜呼。古来论取义成仁者。必以巡远杲卿为首。然若公者向若处数公之地。其不为数公之所为者 (第 473L 页)